正统十三年十月。
山东各地的豪强、士绅、大户人家,甚至是与玉山镇关系不错的官吏都先后接到了一份请帖,兖州府民团练总刘君韬邀请众人前往玉山镇做客,说是有一件用银子生银子的大生意,想要与众人一起来做。
至于刘君韬对众人所说的是什么生意,此时唐宇已经十分清楚了,其实就是后世所说的票号!
票号的前身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但具体票号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根据陈其田山西票庄考略一书中称据说开始是山西的康亢氏。当年李自成败走时所有的金子携带不便,便把军中所有的金银财宝放在康氏的院子里而去,康亢氏忽拾得八百万两,因此之后将从来谋一般人便利的山西汇兑副业改为本业,特创票号,至是该地的巨商都是康姓。近人徐珂清裨类钞称相传明季李自成携巨资败走山西,及死,山西人得其资以设票号。
也有人认为山西票号在满清康熙年间产生,但在当时票号寥若晨星,可以肯定不会太多。何义门先生集中所载,康熙末年何焯在家时,因生活窘迫,曾将一应冬衣,俱当在对门当内,因皮钱尤重,赎不回来,其家人就由原籍苏州向北京天会号汇银九十两,使其先赎皮袄。又据康熙40年康熙南巡秘记载时济南票号适以银款纠葛事,须时敏亲自料理。
而民国十二年出版的晋商盛衰记称票商经营,为山西极有名之商业,创始放前清中叶,当乾隆、嘉庆间。李宏龄山西票商成败记称溯我票商一业,创始放前清康熙、乾隆时代。范椿年山西票号之组织及沿革称雷履泰、李正华于嘉庆二年创立日升昌票号。
这些情况刘君韬都是知道的,但是刘君韬确实认为,会票汇票在明末清初已经出现。
当年顾炎武在日知录中称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钱之重,乃立此法,唐宪宗之飞钱,即如今之会票也。
所谓飞钱,乃是异地取银钱的一种汇兑方式,起源时间约在唐宪宗时。当时商业发达,钱币携带不便,加之钱币缺乏,各地方又禁钱出境,各地在京师的商人,便将售货所得之钱,交付各道驻京的进奏院及各军各使等机关,或交各地设有联号的富商,由机关、商号发给半联票券,另半联寄往在各道有关机关、商号。商人回到本道后,合对票券取钱,此种票券即称飞钱。
如今,刘君韬设定的票号营业内容和范围,主要是经营汇兑和存放款业务。
关于汇兑有以下五种情况一、迟票。除以兑期另加汇水外,所占之期,按月估算递加。二、兑条。手续于定汇之后,立一对条,齐中剪为二纸,汇款者持上半页,承汇者将下半页寄往所汇之地验兑,交条付银,即不找保立收据也可。三、信汇。各凭各信,字号对字号,下付人堂名,须得保付给,汇水随行市。四、汇票。凭票给付,汇水随行市。五、电汇。如用明电,见电后讨殷实承保用款,错则退款,如系各家之密电,用款手续亦与明电同,电费皆由汇款者出。
而关于存款,又分往来存款及定期存款二种,前者系商家浮存,随市面之疲快,临时定日利,但存款利率较市面利率略小;后者则有定期一年者,亦有定期一、二、三、四、五、六月者,存户如在存款未到期提取利息,须立一借据。
关于放款,又分信用放款及抵押放款二种。前者放放款时须立一字据,也有随市面习惯办理者。其日利随市面而定,活期者较小;后者抵押货物,须订立合同,执其凭单,押品如系不动产,则须执其红契,并立字据,由承保者垫还。
按照刘君韬的设想,先用存银支付利息的优惠和玉山镇良好的信誉作为引子,将山东各地豪强、士绅、官吏的银子汇集起来,之后便开始以商部散步在各地的铺面为支撑,在整个山东大建票号,至少每个县都要有一家票号,尽快建立票号网络。
如此一来,各地商贾、豪强、士绅便可以凭借汇票通行各地,只要众人尝到了汇票的便利,刘君韬便可以保证,各方的银子会源源不断的汇集起来,到时候挡都挡不住!
后世银行为什么会成为最挣钱的行业?还不是因为吸纳存款、发放贷款吗?
到时候,只要票号的存银够多,刘君韬便可以利用散布在各地的票号发放贷款,不管是商贾、豪强、士绅,还是平头百姓,谁都会有一时手紧、缺少银钱的时候,刘君韬肯定不愁贷款发放不出去!
对于刘君韬建立票号的设想,唐宇听完之后可谓是惊为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