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当下?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及时行乐呢?人生不都应该有计划吗?有计划就以为这规划未来呀?规划回来,还是活在当下吗?而且,过去是不可磨灭的啊!就算失败了,也有一定的经验教训可借鉴。”
楚丽华随着大脑的思考,连珠炮似的出自己的问题。
“人们现在想着过去的失败,可能是为了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对未来的筹划,其实也可以防范可能的灾祸。哲学思想,本身就是主观意识的东西,所以对于叔本华的建议,我们既要有所取,也要有所舍。
所以,我一开始就是叔本华,观点有所局限性,并没有让你全盘接受。”
“嗯嗯,是我理解错了。我的思维方式没有完全打开。秦先生,你接着。”
这一次,楚丽华的态度更加恭敬了。
“完了怎样看待自己。我们来讲第二个态度,就是怎样看待他人。在这世界上生存,我们永远需要和别人合作或者打交道。
叔本华建议我们,和人相处,要掌握两个能力:一个是“预见能力”,它能帮助我们避免受到伤害另一个是“宽恕能力”,它能避免我们受到人群中是是非非的困扰。
我总结这个意思,就是那句中国的俗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颖。
叔本华也引用了一句俗语。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颖。
以承认这个事实为前提,要在人群中生存,我们就必须容许别人有他们自己的个性。
我们既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个性、也不谴责别饶个性与我的不一样。这就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关于调整态度,我们总结一下:人生追求幸福的方法,就是减少痛苦。
而减少痛苦的方法,就是不让自己活在过去的痛苦里,也不让自己受到未来焦虑的困扰,充分地享受当下的安宁。
与他人相处呢,需要接纳别饶个性,宽容别饶缺点。寻找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共同利益,友好地合作。”
我们既不应该期待别人改变个性、也不谴责别饶个性与我的不一样。这就是“自己生活,也让别人生活”。
楚丽华仔细品了这段话。
“那叔本华人生追逐的,不应该是财富,而应该是智慧。这应该也是哲学家理论,而不是我们这些俗饶1观点吧。”
“可能很多人都认为,人只要获得了财富,有了钱,就可以买到几乎所有的东西,而物质的满足和享受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虽然,我们知道钱不是万能的,但很多人终日的奔忙,最起码的目的,就是追求“财富的自由”。这是再现实不过的事情了。
在追求财富的问题上,我们要有一个理智的限度。
财富欲望能不能得到满足,不是由财富的绝对数量决定的,而是由相对数量决定的。
所谓“相对数量”,我的理解,就是适可而止的数量,只要理智的你觉得够用了就好。
因为不理智的人,追求财富,永远没有止境。财富就像咸咸的海水:人喝海水越多,就会越感到口渴。
叔本华,人是有欲望的物种,满足欲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追求财富,还有一个,就是社会地位,也就是名誉。
有了财富、地位、名誉,才可能满足人们的欲望,欲望无止境,对财富的追求也就无止境,而承担巨大的财富,却不会理智利用财富的人,往往就会被财富所坑害。”
这让楚丽华想起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里面有三个人物,金鱼就好比是万能的神,它可以通过满足人物质需求,而让人感到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