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和尚年少成名,弱冠之年已是蜀中有名的法师,后屣长安,觐见太宗皇帝,欲至天竺求佛法,言其佛指可以救万民于水火,拯百姓于危难,可使冤魂得安乐,野鬼入轮回。
大唐距天竺万里之遥,玄奘其心不可谓不诚,其志不可谓不坚,然到底是一介僧徒,不知朝堂险恶。如是旁人,敢言能救万民,拯百姓,恐怕早就被拉出宫门外砍头了。
天下是大唐的天下,百姓是大唐的百姓。在大唐能救万民,拯百姓的,只能是皇帝,除此之外再无他人,也不能是他人。能有这等本事的早已经被杀光了。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李密,这些当年太宗皇帝最大的对手,那一个不是手握雄兵,天下豪杰,连他们都不能救万民,区区几卷经书,几个僧侣,几间寺庙,就感如此大放阙词,当真可笑至极。
念在玄奘在大唐的名声,太宗皇帝的龙爪举起来半天也没好意思下手,不过这西行求经之事,还是算了。我大唐央央上国,人杰地灵,又不缺那几卷经书。你就好好的回到蜀中,当你的高僧吧。没事的时候自己写几卷佛经,不会比天竺的差多少。至于你写的是大乘教法还是小乘教法,我不关心,你也不用在意。
况且天竺国区区边陲小国,岂能与我大唐相比,如果不是距我大唐太远早就派兵打的它俯首称臣了。我大唐的法师焉能去那天竺求取佛法,那岂不是说我大唐无人!
太宗皇帝忍着没杀他的头已经算是天恩浩荡了,谁想到玄奘和尚居然死心不改,瞒着天下人就偷偷西行,没有路引,没有堪合,似流民盗寇一般昼伏夜出,历经一十七载才返回大唐。
回长安之时万民空巷,百姓奔走相告,那个取经的和尚终于回来了!
看来玄奘脑子除了有些直之外并不是呆傻之人,也知道提前散步消息,弄的满城风雨,不然以他的抗旨之罪,只要一进长安城就会被缉拿入狱。
现在都知道这个和尚不辞辛劳从万里之外带回来了几卷经书,仅凭这份虔诚也足以感动无数人,再杀已经不可能,太宗皇帝心里虽然不爽,却也只能顺水推舟,选择性的遗忘了玄奘的抗旨之罪。
罪虽然免了,可是一根刺却埋进了皇帝的心里,再也拔不出来。一道旨意轻飘飘的落下来,无数僧侣被迫还俗,寺庙拆了一座又一座,田地也被官府收去不少,曾经人头涌动的寺庙迅速破败,香火断绝,佛塔蒙尘。
玄奘作为大唐佛家的招牌,自然而然的被千万人注视,太宗皇帝为了不落下个滥杀无辜心狠手辣的昏君名声,三次召见玄奘觐见,劝说还俗,许其高位。只要他点头,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一切都不是问题。
可是玄奘还是拒绝了,还请求回到少林寺闭门译经,终年不出。
皇帝的耐心向来不足,能耐着性子劝说三次,已经是最大的极限。如果不是想落个明君的名声,恐怕少林寺早就被大军夷为平地了。
不听话的人总是会引起皇帝的怀疑,这是权力者的通病。
玄奘被召到了长安,住在慈恩寺,就在眼皮底下,任你有天大的本事也掀不起什么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