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家则是日本企业,渡边经纪公司和日本宝丽多唱片公司。
风格也从原来的闽南语歌曲、国语歌曲。
延伸到了日语歌曲、英语歌曲、粤语歌曲和印尼语歌曲。
她也改名字。
她原本是邓丽筠(yún)。
其实这个压根不是日本人改的,而是宝岛人自己认错的。
宝岛人文化水平不够,经常称呼为筠“jūn”
所以,后来丽筠就改成了“丽君”。
这个也就是被大家熟知的名字。
曾经还有一个宝岛的嘉宾,嘲笑国内吃不起涪(péi)陵榨菜。
呃...
有没有一种可能,其实川省那边的人,只吃过涪(fú )陵榨菜。
你这 涪(péi)陵榨菜...
这是哪个国家制造的?
我压根没有听说的,好吧。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现实中邓丽筠真的很忙,比起电影里的女主角阿美还忙。
虽然很少回家,但不会三过家门而不入。
日本人的小心眼是出了名的。
而且娱乐圈里,日本娱乐发展最成熟,也是压榨女星最狠的那种。
邓丽筠尽管很红,但那是唱片公司赚钱。
她能赚到多少钱?
很多日本明星被巨额包装培养,这都是需要汇报的。
唱片,演出,周边的利润。
这里头的大头都被唱片公司拿走了。
在邓丽筠过世以后,大家才发现她曾经用过的很多首饰,其实都是廉价的珠宝。
大概就是一生都是佩戴义乌小商品的那种感觉。
要是能晚出生40年,在中国内地上。
随便一个歌星,能有她一半的功底,保证她能赚钱赚到手抽筋。
只能说,生不逢时。
...
说回电影和现实对比。
电影的最后,阿美幡然醒悟。
她对着养父痛哭流涕,唱经典的民谣《酒干倘卖无》。
现实中是邓丽筠因为签证问题,被日方禁止入境。
然后就是知名的劳军演出事件,穿国军军服事件。
你看,对于官方来讲,这就是幡然醒悟。
也算是和电影对应了。
一部分网友批判邓丽筠,说劳军演出这是她最大的污点。
还有说内地封锁邓丽筠歌曲什么的。
其实这些纯粹强行牵连关联。
六七十年代,内地对任何西方的靡靡之音都是禁止的。
而且对苏方的歌曲也是禁止收听的。
这种并不是针对邓丽筠一个人。
这是无差别的对待,全面禁止。
至于八十年代早期,纯粹是兜里没钱。
黑胶胶片、唱片很贵先不说,这个播放机也是大部分家庭买不起的。
有条件的都选择更加便宜的收音机。
而且首都方面从来没有阻止百姓收听邓丽筠歌曲的声音。
你听了也不犯法。
甚至还在前几届春晚,都是主动向对方发起邀请。
邓公这样的大领导都公开表示,对邓丽筠传播中华文化的贡献表示肯定。
至于媒体,国内连娱乐报纸都没有(90年以后,才逐渐有娱乐八卦的报纸产生)。
请问,这还需要主动宣传邓丽筠的歌曲吗?
我们是正儿八经的官媒,不是娱乐小报。
因为没有怎么主动宣传,到了某些人的嘴里就变成了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