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嵩山投简除罪业(1 / 2)开元帝师首页

第二天,武隆基独自坐车入宫。

刚刚步入迎仙宫,看到高延福公公正在庭前笞杖一个寺人,粗壮的木杖连接落下,打得那人皮开肉绽,哀嚎不绝。

武隆基急忙上前道:“高公公,这位是何人,皇祖母为何要杖责他?”

高延福公公挥了挥手,执杖的寺人停了下来。

他叉手道:“此人名唤冯力士,岭南人氏。吾皇托他下江南寻找叶法善天师,寻而未果,她很生气,下令杖责五十,逐出迎仙宫。”

听到尊师的名字,武隆基顿时多了一份亲近和同情。

“此人姓冯,应是岭南獠人案中被俘的冯氏后人吧?”

“听说,他是潘州刺史冯君衡之子。跟老奴一样,年纪轻轻,家族覆灭,净身入了宫,因为办事不力,被轰出宫中,后半生该如何是好啊!”高延福公公皱眉道。

冯力士躺在刑台上,浑身是血,奄奄一息,再打下去,极有可能要断气了。

武隆基想了想,道:“这样吧,本王正要去见皇祖母,顺便给他求个情。这几下笞杖先记着,等我消息!”

“好!老奴还有个请求……”

“高公公直言!”

“老奴怜惜他,想收其为义子,改名高力士,请临淄郡王顺便帮我求下这个人情。吾皇如果同意,老奴会把他安置在梁王武三思的府上。”

“没问题!”武隆基转身往集仙殿走去。

高延福公公引他走到龙榻前。

武隆基叉手跪拜道:“孙儿隆基,拜见皇祖母!”

“高公公,为临淄郡王赐座!”女皇听见他的声音,急忙坐了起来。

两位宫婢伸手挑起淡菊黄色的帷帘。

武隆基看见女皇身穿葵扇黄色手刺牡丹中衣,云髻上别了一支黄金累丝凤簪。

无论何时何地见到皇祖母,她总是穿着黄色系的衣裳,颜色或深或浅,明艳夺目,再饰以各种牡丹图案,雍容华贵的感觉扑面而来。

高延福公公搬来一张胡凳,让他坐到女皇榻前。

武隆基道:“皇祖母,您的身体如何了?”

孙辈中,女皇唯一偏爱武隆基,她也说不出是为什么。武轮逊位兄长后,依然让东宫太子太师、太傅继续传授他的学业。

武隆基仿佛是一帖灵丹妙药,见到他,病也好了三分。

女皇含笑道:“皇祖母老了,身体忽好忽坏。以后,恐怕要长期跟药罐子作伴了!”

“大周最好的医正都在宫中,有他们照顾,皇祖母的龙体很快会好起来的!”武隆基安慰了几句,脑袋里悠转了一下,说道,“孙儿快要过生辰了,想向您讨个生辰礼。”

“哦?三郎想要什么生辰礼?”

“孙儿认识外面那位受杖的寺人,知道他办事不力,惹皇祖母不开心了。请您饶恕他一次,赦免他的罪行,交给高公公管教!”

“朕以为你要多贵重的生辰礼,一个寺人而已,你们随意处理吧!”

武隆基与高延福公公相视一笑,叉手道:“三郎多谢皇祖母!”

女皇伸出手,轻轻握住他那宽大的手掌。

“看看我们两只手,一只枯瘦如柴,粗糙笨拙;一只丰润白皙,骨节灵巧,修长如春兰。朕的临淄郡王真的长大了!”

武隆基自小听说过很多皇祖母的传奇经历,对她的经纬之才十分崇敬。

世间女子,能写出“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这等英武霸气的诗句,又有几人呢?

“孙儿长大了,但皇祖母宝刀不老!”

一张花甜蜜嘴,哄得女皇眉开眼笑。

“记得朕登基一周年的宴会上,三郎男扮女装,表演《长命女》,那短胳膊短腿,一板一眼,卖力地挥舞着,一时间,技惊四座。现在回想起来,还是叫人忍俊不禁!”

武隆基抓了抓鬓角,羞赧道:“那一年,孙儿才六七岁,什么都记不得了。”

“三郎有音律天赋,从你周岁试晬时就可看出。那时候,你抓了一本《老子》、一只羯鼓……”

“拈周,不过为了博取一乐而已,皇祖母不必放在心上。”

女皇轻轻拍打了一下他的手背。

“不!拈周试晬,纵令孩子取物,以观其志,非常灵验。当时,你抓着一只羯鼓,敲个不停,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兴奋起来。看看现在的你,精于音律,一手羯鼓,宫中乐师无人能及,还是有几分可信的!”

“皇祖母小时候也拈过周吗?”

“当然!皇祖母周岁时,太宗皇帝还是大唐中书令,刚好来武府找你曾祖父商量政事,于是,就在一旁看我拈周。”

“孙儿很好奇,曾祖父给您准备了什么玩物?”

“准备的玩物可多了,有针夹线板、木尺纺锤、胭脂水粉、文房四宝,还有棋子、算盘、勺子、笛子,甚至,还有刀剑和盔甲。”

武隆基更好奇了。“那您最后抓了什么?”

“无论众人怎么哄,皇祖母什么都不要。太宗皇帝很好奇,走到我身后,解下腰间挂的一块羊脂天宝玉佩,悄悄放在我背后。”

“结果呢?”

女皇大笑道:“他们说,皇祖母好像得到了什么灵通感应,立刻转过身去,一把抓住了那块羊脂天宝玉佩!”

武隆基眼尾微挑,跟着笑了。“皇祖母果然自小就有帝王风范!”

“三郎拈周试晬后,吵着要你阿爷头上戴的龙珠。但愿,你也有一样的帝王风范!”

“皇伯伯被您立为大周太子了,皇祖母这么说,他会不高兴的!”

女皇摆摆手,道:“哎!朕糊涂了,你父王早已不是大周皇嗣了……”

“很明显,皇伯伯比我父王更适合做皇帝……”

不知为何,武隆基忽然想起至今杳无音讯,不知瘗骨何处的母亲,想起李唐宗亲遭受的一场泼天大难,悄悄地抽回了自己的手掌。

女皇端详着他的脸庞。

那神采英拔的面容上,顾盼之间微露的沉吟,嘴角抿起的样子,都像极了他的母亲窦浅漪。

“皇祖母多想再活一千年,亲眼看着你们,为大周建功立业。可惜啊,朕已经到了风烛残年,浮生将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