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紫微星明理论出:(2)知否传道(2 / 2)从解决孤独症证道成圣首页

我们对比Ayres理论和镜像神经元系统后可以发现,感觉统合定义解释中所提出的“大脑”和“机体”,所表达和具备的功能表现,与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功能作用存在部分差异,但大部分一致。

在客观事实上,人类运用镜像神经元系统的功能作用(自我意识、镜像映射)作为主导,运用感觉统合能力(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进行感知觉信息互动,发生各种行为表现。

几种种理论的碰撞和统一又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如:当儿童出现镜像神经元系统受损和自我意识障碍时,人们可以通过蒙氏感官教育(感官精致化)和感觉统合职业疗法(SI-OT)解决问题么?这类儿童的敏感期发展是什么样的表现?这需要人们更多的实践探索来证明。

目前的Ayres理论,没有镜像神经元系统这一概念和解决镜像神经元系统受损的干预方法,这意味着Ayres理论和课程干预结果存在提升空间。

从逻辑和理论推导来判断:当儿童出现镜像神经元系统受损和自我意识障碍的情况,那么在连锁反应情况下一定会出现严重的感统失调;但感统失调的儿童,不一定会出现镜像神经元系统受损和自我意识障碍。

本文这里明确提出建议观点:将镜像神经元系统(自我意识)概念和功能作用,在Ayres理论论中添加运用,Ayres理论基础变更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镜像觉/意识觉

将蒙氏感官教育、Ayres理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自我意识进行理论整合统一后,得出的感知觉理论为:

基础感官知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觉\\实体觉、前庭觉、镜像觉/意识觉

感知觉表现形式:1.儿童敏感期、2.感觉统合能力、3.感觉统合失调、4.镜像神经元系统受损/自我意识障碍

感知觉训练强化方式:1.感官精致化(单独感官)、2.感觉统合(多种感官)

感知觉失调干预方式:1.感觉统合失调干预2.感官精致化、3.镜像神经元系统/自我意识障碍康复治疗

对蒙氏教学法提出问题

时代发展的变化让儿童的成长发育环境同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感觉统合失调、ASD、ADHD等发育异常儿童。这些发育异常的儿童,他们本身的客观存在,正在从理论和客观事实上冲击幼儿教育体系的理论依据。

可以预见的是,蒙氏教学法作为最广泛的幼儿教育方法,必然会面对理论和客观事实冲击。面对已经感觉统合失调的TD、ASD和ADHD儿童,蒙氏教学法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1.蒙氏教学法是否可以用自身的理论和课程测试区分出感觉统合失调儿童和ASD、ADHD?

2.对于客观事实存在的感觉统合失调情况,蒙氏教学法的理论怎么解释和预防幼儿会出现感统失调情况?

3.蒙氏教学法的教学理论和课程,对于已经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们,是否可以帮助解决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发生效果的理论是什么?或者是为什么不能帮助解决问题?

4.蒙氏感官教育理论和课程(感官精致化),对于已经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特别是重度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课程效果是好的还是坏的,是能够帮助幼儿解决感觉统合失调问题,还是对没有效果,甚至是让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更严重?

5.蒙氏感官教育理论和课程,是否可以参与解释和解决ASD和ADHD问题?

6.如果蒙氏教学法的理论和课程,始终不能解释和参与解决感觉统合失调儿童问题(TD、ASD、ADHD),如何解释和保障蒙氏教学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如何保障全世界儿童的教育和发育成长?

统一、互补后的感知觉理论对于ASD的解释

(DSM-5)认为ASD的核心症状表现是39:

1.在多种环境中持续存在的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缺陷,诊断标准为:

1.1社会情感互惠的缺陷,例如,由于不正常的社交方式和正常来回对话的失败;减少分享兴趣、情绪或情感;未能发起或回应社交互动。

1.2用于社会互动的非语言交际行为的缺陷,例如,语言和非语言交流的整合不良;眼神交流和肢体语言异常或手势理解和使用缺陷;完全缺乏面部表情和非语言交流。

1.3在发展、维持和理解人际关系方面的缺陷,例如,难以调整行为以适应各种社会环境;难以分享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或结交朋友;对同龄人缺乏兴趣。

2.表现出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诊断标准为:

2.1刻板或重复的运动动作、物体的使用或言语(例如,简单的运动刻板印象、排列玩具或翻转物体、echolalia、特殊短语)。

2.2坚持千篇一律,不灵活地遵守常规,或语言或非语言行为的仪式化模式(例如,对微小变化的极度痛苦、过渡困难、僵化的思维模式、问候仪式、需要每天走相同的路线或吃相同的食物)。

2.3高度受限的、固定的兴趣,强度或焦点异常(例如,对不寻常的物体的强烈依恋或全神贯注、过度限制或坚持不懈的兴趣)。

2.4对感觉输入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或对环境的感官方面异常感兴趣(例如对疼痛/温度明显漠不关心、对特定声音或质地的不良反应、过度嗅闻或触摸物体、对灯光或运动的视觉迷恋)。

ASD严重程度基于社交沟通障碍和受限的重复行为模式。对于任一标准,严重性分为 3个级别:

3级–需要非常实质性的支持,2级–需要大量支持,1级–需要支持。

当我们将统一后的感知觉理论,用于解释ASD谱系障碍时,我们可以发现:

统一后的感知觉概念解释、儿童敏感期和衍生的系列问题,可以完美的形容和解释ASD所表现出的社交障碍和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

我们需要先明确社交能力的本质和社交行为的发生过程

社交能力的本质是:生命体通过大脑和感官神经系统发育和功能作用(感知觉),进行感知觉信息获取、形成认知理解能力(记忆、经验)和运用表达能力。

儿童在本能或自我意识的驱动下,通过肢体动作互动、情感表达互动、语言(声音)互动、非语言的文字、图画、音乐、书籍等信息表达和互动方式,与外界环境或生命体进行感知觉信息互动社交行为发生过程:“我”使用肢体动作、情感表达、语言等信息表达和互动能力,与外界的生命体和环境,主动或是被动的进行了感知觉信息互动行为过程。

感知觉能力正常的TD儿童,他们的儿童敏感期(特定能力和行为发展的最佳时期)是正常发展的,并在行为上表现为:

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儿童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如:0-1岁的口和手敏感期、语言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性敏感期、秩序敏感期......

当儿童出现了感知觉失调情况,导致儿童敏感期发展出现异常,在理论和客观事实上会表现为:

在0-6岁的成长过程中,发育异常儿童出于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在某个时间段内,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兴趣、行为、活动),直到满足内在需求或敏感力减弱。

但因为儿童存在感知觉失调和敏感期发展受限情况,无法满足内在需求。导致需求和敏感力,在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下,重复发生、狭义和固化起来。

在本能驱动下,儿童表现出局限的、重复发生的儿童敏感期异常发育(行为、兴趣和活动),并影响儿童的能力发育(认知、语言、情感、行为.....);在社交互动能力方面表现出异常缺陷情况(肢体动作、情感理解和情绪表达、语言和非语言能力)

当儿童出现了感知觉失调情况(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本体觉、前庭觉、镜像觉/意识觉),根据感知觉失调严重程度的不同,儿童的自我意识、认知理解、情感、语言、行为等能力发育受限,表现出谱系状态的异常情况。

其中最严重的感知觉失调类型为镜像觉/意识觉失调,全方面的严重影响儿童社交能力发育:自我认知、思维逻辑、情感发育、情感理解、情绪表达和非语言的肢体动作表达能力......

因为儿童的感知觉系统和儿童敏感期发育异常,并导致各种能力发育受限,所以在多种环境中表现出(DSM-5)认为的:

1持续存在的社会沟通和社会交往缺陷(1.1、1.2、1.3);因为无法满足内在需求(敏感期发育),并导致需求和敏感力,在无法满足需求效果的情况下,重复发生、狭义和固化起来。

在本能驱动下,儿童表现出局限的、无效但重复发生的儿童敏感期(行为、兴趣和活动),表现出(DSM-5)认为的:

2.局限的、重复的行为、兴趣或活动(2.1、2.2、2.3、2.4)。

本文明确提出:(DSM-5)认为的ASD核心症状表现,部分符合ASD儿童的客观事实表现,本文提出感知觉失调概念和儿童敏感期概念,对(DSM-5)认为的ASD核心症状表现进行理论补充。

明确提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发现。研究证据显示40:

在对地星常见精神障碍患病率(1980—2013)进行系统评估和荟萃分析后,所有研究的最终数据总结为:

约五分之一的成年受访者(17.6%,95%可信区间:16.318.9%)被确定为在评估前12个月内符合常见精神障碍的标准;29.2%(25.9—32.6%)的被调查者被确定在其生活中的某个时期经历过常见的精神障碍。

文献回顾:(CDC)报告:根据家长报告,在2009年至2017年的研究期间,大约1/6(17%)的3-17岁儿童被诊断为广泛性发育障碍(PDD);

大夏3~6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检出率分别为36.74%、32.54%、29.3%(乌鲁木郡)和26.23%,

6~11岁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检出率分别为35.77%(江城郡)、34.7%(泸州郡)、37.05%(交州郡)、45.9%(帝都)

这是一系列有趣的数据对比。精神障碍的研究和理论解释可能在取得突破性进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由于相关的奥秘太多,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探索,在此不再作进一步的讨论。数据所表明的事实是本文所要减少和解决的潜在问题。

结论

蒙氏感官教育和Ayres理论存在理论重叠和理论互补。两种理论统一后的感知觉理论概念,可以更准确的解释儿童感知觉功能发育状态,衍生出的“感知觉失调”和“儿童敏感期发育异常”,可以更准确解释ASD的核心症状表现。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问题是普遍客观存在的,并且与ASD、ADHD等发育问题共同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对包括蒙氏教学法在内的幼儿教育体系形成了事实和理论冲击,幼儿教育体系和蒙氏教学法需要提出相应的理论和课程,用来解释和解决问题,排除理论缺陷和教育隐患。

“镜像神经元系统功能作用”和“自我意识”这两种理论概念,可以补充和完善“Ayres理论”和“蒙氏感官教育”;这四种理论概念在解释感知觉功能作用方面存在理论互补和重叠,可以形成统一的感知觉理论,对于蒙氏教学法、Ayres理论、ASD核心症状解释和临床干预进行理论补充,降低可能存在的教育、发育和干预隐患。

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