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章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2 / 2)大明读书人,怎么会逆儒?首页

陈济如何甘心?

谁不想千古留名?

一如王勃,洋洋洒洒一篇声韵铿锵的《滕王阁序》。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那一种天命所归的臆想,让无数的文人墨客争相追逐。

历史上这样璀璨的伟岸身姿,不在少数。

陈济、王守敬这样的后来之人,拍马都赶不上。

王勃这样的才子,简直就是沾染了初唐的仙气。

所以修书,修一本集中华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就是陈济实现弯道超车的最大机会!

神州陆沉,万千尸骨垒起了座座峰峦。

大明驱逐了天地间的黑暗,需要一部恢宏的巨着,彰显王朝的文治武功。

陈济已经看到了希望!

大明正冉冉升起,犹如那一轮亘古不变的红日。

王守敬也很欣赏这样的大魄力,所以他很支持陈济的志向。

作为穿越者的一员,他知道当今天子不久后会开启《永乐大典》的编纂。

彰显国威,造福万代。

这是整个大明的盛典。

怎么能够错过?

只要参与编撰,即可名留青史。

无数文人志士,延颈鹤望。

曾经王守敬很不理解。

为何古人这么在乎“名留青史”?

等到他倍感无聊,古书越读越多,也渐渐明白了那一种思绪。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是如此地渺小。

只是落下一滴雨,对于人类而言,就是不可承受之重。

什么得失、荣辱、进退,都显得微不足道。

在万马齐喑的年代,依旧有民族义士,一身凛然。

他们矢志不渝,只为践行大义!

个性的卓然,精神的独立。

都是一种不可磨灭的高贵!

人固有一死。

没有绝对的风平浪静。

王守敬追求道法自然,深藏固守、自为玄妙。

这是一种意境之美。

他已活过两世,还有什么不够通透的呢?

总有人间一两风,填我十万八千梦。

总有花间一壶酒,醉卧红尘几逍遥。

陈济大袖儒袍,与王守敬辩难,充满轻松和惬意。

王守敬直白坦率、言谈风趣,

陈济人品端谨、家学丰赡。

二人咳珠吐玉、妙语不绝。

势均力敌,很有劲敌之感。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南京。

皇城。

朱棣一脸威严地望着次子朱高煦,沉声道:

“你连这点事都办不好,怎么和你大哥比?”

朱高煦神色傲然,很不服气:

“方孝孺十族八百七十三人,我抓了八百七十二个。”

“爹,你不能装作看不到啊!”

“又不是从我手底下跑的,我能有什么办法?”

朱棣一听这狡辩,更来气了。

“你没办法,是因为你蠢!”

“我是蠢,我没大哥聪明,可我再蠢,也是您儿子啊!”朱高煦一脸骄傲。

靖难之役,他舍生忘死,救了朱棣三次。

这就是朱高煦在朱棣面前顶嘴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