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四章 花钱如流水(1 / 2)朕能造反成功吗首页

朱纯臣再一次进宫。

这回不光他一个人,还有英国公、定国公等。

“皇上,真没有粮食了。”

朱纯臣一脸的为难。

其余的几名勋贵异口同声,他们坚持说自家没有粮食。

二十万石头粮食啊。

他们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皇帝不懂民间事,真以为粮食无穷无尽似的,需要从南方运来的。

大明从建国那天起,北方的粮食就是不够的。

那时候北方人口少,南方运输粮食的压力比较低,施行开中法,通过民间,也就是商人们把南方的粮食运输到北方,获得盐引来获利,这属于非常优秀的经济措施。

后来随着北方人口大增,田地虽然也在增加,实际上粮食的缺口越来越大,特别是京畿地区,因为身处前线,设立了大量的军镇,加上京城的人口直线上升。

开中法已经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需求,如此之大的负担,地方上也承受不起,于是必须要用军法来保障,所以开中法被淘汰,各地建立大量的运军,严格保障漕运的按期完成。

虽然保证了漕运安全,却对地方造成极大的破坏。

那么勋贵手里到底有没有粮食呢。

朱由检算了笔账。

“京城的人口至少有八十万,漕运每年运送一次,光让这八十万人口不挨饿,需要两百九十余万石粮食,还有京畿各府,南边的州府自给自足多一些,北方的州府少一些,边军的缺口,大头来自于漕粮。”

听到皇帝算账,勋贵们急了。

可众人一时间找不到借口。

京畿各府自身都无法供应,所以京城的供给来自于南方。

一个京城就需要近三百万石的粮食。

可每年的漕运是四百万石,这还是以前成化年数额比较大的时候,当下每年能维持在三百万石都不可能,加上辽西、宣府、蓟镇等地的粮料,可见缺口之大。

但是人要吃饭的。

京城能有至少八十万人,说明京城有满足八十万以上人口吃的粮食,才会有这许多的人口。

加上牲口的豆料。

根据朱由检的推算,勋贵们手里的粮料决计不会少。

否则他们的财富从何处来。

内有太监,外有文臣,哪怕是锦衣卫也被太监和文臣瓜分了权力,而勋贵之富并不少,他们当然不会自己经商,甚至不会沾染。

徐允祯控制不住愤怒,不高兴的看着朱纯臣。

皇帝满足了吗?

没有满足啊。

上回朱纯臣说的话,明显是被皇帝欺骗了,现在倒好,他们落入下风,现在被皇上一步步逼紧,这回要不要再满足皇帝呢。

谁也不敢拒绝,谁也不愿意答应。

朱由检想了想。

退了一步。

“按照三两银子一石的价格吧。”朱由检淡淡的说道。

粮价正常的价格是一两银子两石。

农业社会的物价非常稳定,除非天灾人祸的时候,物价才会出现波动。

几年前灾情最严重的时候,京城的粮价也才四五两银子一石,不过才维持了个把月而已,高峰的价格是三两银子一石。

现在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

大清军没入关,大顺军远在陕西,京城的粮价并没有问题。

说句不好听的,当下的陕西其实是负资产,没有了供应陕西的需求,反而减轻了负担,可现在京城市面上的粮价却涨到了三两银子。

众人愣住了。

许多人忍不住算账,脸上忍不住的喜色。

谁跟钱有仇。

脸面?

上回成国公和皇帝已经说穿了不是,勋贵们的确在做生意,这可是辱没门风的事情,堂堂勋贵们竟然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