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对付太监的时候急不得,朱由检空闲的时间还比较多,等初步解决了内廷,开始对外的时候,一下子忙碌了起来,分身乏术,恨不得一个人当两个人使唤。
连皇后的面也不见,安排定王去安抚他的母后。
上阵父子兵。
太子和定王其实并不差。
朱由检打算好好培养一番,成为自己的助力,既然如此,对于皇后就不能随意,可现在他也顾不上皇后,让定王去安抚是最好的人选。
不久。
校官们陆陆续续的前来琼华岛。
校官们精神不好。
因为逃兵的事,许多校官遭受了牵连,不少人被一撸到底,才提拔了几天,又变回去了大头兵,连带着各营最近都比较懈怠。
其实校官们自己都很茫然。
临近亲征的日子,许多人都恐慌了起来。
只是许多人放不下家人,也舍不得新娶的婆娘,既然心里舍不得,等于有了把柄,那么心里再多的恐慌,也不敢随意逃离。
全军近两百名校官,一小半维持秩序,大部分被招来。
根据各营各队依次席地而坐。
等皇帝出面。
众人这才连忙起身。
皇上对他们不薄,许多人娶上了媳妇,在宫里短短的十几天,吃了一辈子都吃不上的油水,虽然心里有恐惧,大多数人还是感激皇帝的。
“皇上万岁。”
“皇上万岁。”
朱由检笑着抬了抬手。
校官们比士兵们更有秩序,很快恢复了安静。
他们也不知道皇帝召他们来干什么。
有人猜测是因为逃兵的事。
许多人内心不安。
难道事情还没有过去么,皇帝对处罚不太满意不成。
“朕知道许多人不愿意打仗。”
“其实谁又愿意打仗呢。”
“打仗就会死人,其实无论是朕,还是朕的子民,唯一欢喜的只是种地而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繁衍生息,一代传一代。”
军士们安静了下来。
皇帝说的没错。
朱由检不怕讲道理。
讲道理的前提是事实。
“可自古以来,我们周边总有杀不完的蛮族,他们一直往我们疆域的方向扩,”
朱由检伤悲道。
“沙沙......”
下笔如飞的云南道御史卫祯固手一抖。
一滴墨水沾染到了白纸上,工工整整的文字,立马多出了一块刺眼的地方。
卫祯固复杂的眼神盯着那团墨水,很快重新飞舞起来。
前两日。
许多同僚被皇上派回自己的原籍督粮,皇帝此举倒算不错,卫祯固原本以为自己也会被派回老家,没想到却被皇帝调到身边,成为皇帝的文书。
皇帝越说越离谱,卫祯固手抖的频率也变多了。
“他们不让我们种地。”
“我们辛辛苦苦的种地,到了秋天收获的时候,他们就来抢我们的收成。”
“我们好不容易搭建的房屋,一家子和和美美,他们就来摧毁我们的房子。”
朱由检大声的说道。
“诸位在宫里头听了不少的戏,看看我们的史书,他们欺负我们多少次了。”
“不是我们想要打仗,实在是不把他们消灭掉,我们的后代就无法种地,就无法建房子娶婆娘,我们遭受的苦难,都是强盗们带来的。”
“诸位。”
“我们没有退路啊。”
军士们听得咬牙切齿,内心的危机感大增。
许多校官连连点头。
“为什么贼军越来越难消灭?”
“因为朝廷无法救灾。”
“朝廷无法救灾,灾民得不到活路,于是贼军越来越多,始终消灭不完。”
“为什么朝廷不救灾?”
“因为蛮族一直在劫掠我们,朝廷只能把所有的物资用去对抗蛮族。”
“我们的痛苦,都是蛮族造成的。”
“蛮族烧杀掳掠,无恶不作,真要是放蛮族进来,我们的妻儿老小怎么办,他们是吃人的野兽,身为一家之主,我们责无旁贷。”
原来如此。
校官们终于明白了,为何日子越来越难。
最近看的戏曲讲的国破山河的悲苦,他们可不愿意自己的后代也沦为此。
“谁不让我们种地,就把谁种地里。”
朱由检大手一挥。
气势磅礴的吼道。
有名校官爬了起来,振臂高呼。
“杀!”
校官们到底要比士兵们醒目些,很快附和起来,声音逐渐合二为一,划破天际。
震耳欲聋的呼声中。
卫祯固终于放下了笔,看着自己记载的内容,舔了舔干枯的嘴唇。
这要是留于后世,不会被后人笑吧?
校官们打了鸡血,皇帝亲口承诺打完仗要分地给大家,各个满意而归。
太子和定王等皇子两眼冒星星。
父皇太厉害了。
老太监王承恩也佩服的五体投地。
此时。
不合时宜的声音响起。
“这些新提拔的校官,大多数人并不合格,身上穿着军服,骨子里还是老百姓,连军士都算不上,皇上刚才的鼓舞,也只能一时鼓劲,但无法长久维持。”
卫祯固垂着手。
不知何时靠近,小声的提醒。
王承恩听到这话不高兴了。
独你聪明。
非要来煞风景。
这名新来的官员性子不太沉稳,才入宫几天,就急着发表意见。
太子最近学着做事,尝试为这官员带标签。
没人喜欢听不好听的话。
特别是众人情绪激动的场合。
卫祯固视而不见。
说话前已经做好了不被待见的准备。
朱由检笑了。
“你说的对。”
“所以更需要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而战,哪怕对事实并没有多大的用处。”
卫祯固一脸的意外。
皇帝竟然没生气。
朱由检认真打量眼前的卫祯固,明末有不少良臣名将的,只不过明末受环境所困,人才并不能发挥出威力,也无法解决大环境的问题。
比如这位云南道御史卫祯固。
朱由检知道此人,因为此人的名气,所以把此人留下来,而不是外放回地方。
李自成的决战书送到京城后,大多数的官员并没有办法。
连内阁首相陈演也当起缩头乌龟。
不是他们傻,正是因为他们聪明,才知道大明现在的难题有多大,所以他们是真没有办法,也不愿意出面承担责任。
但是也有不少人希望能挽救大明。
比如驸马都尉巩永固。
他希望招募一支军队,能为大明做出最后的努力,虽然崇祯皇帝并没有答应,可这位遭受排挤的勋贵,反而是他殉国了。
还有就是这位云南道御史卫祯固。
两个人的名字里都带着固,这种巧合让人感叹。
这位云南道御史是有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