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一章 归化蛮夷(2 / 2)三国:家父刘阿斗首页

“殿下此计,非神人不可得之!”孟获长嗟一声,“就连诸葛丞相当年,也未必能想出如此绝妙的计策。”

“吾也曾多次想过如何能减少蛮族叛乱,维护南中长治久安,却翻来覆去无非是‘恩威并施,宽厚仁德’几个字。”马忠也由衷感慨,“没想到,殿下竟有化蛮为汉的高远志向。”

“如此一来,蛮人归为我族,再令其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谁还能再有叛汉的念头?”杨戏紧跟着赞叹道。

“诸君过誉了。”刘瑶一听把自己和诸葛亮相比,脸腾地红了。

他能想出这个主意,乃是结合后世千年中外各国的经验,属于站在了巨人的肩胛骨上。

若说智慧,两个刘瑶也抵不过诸葛武侯。

“吾私下写了首赞,都是关于咱们季汉有名望的大臣的,不过才写到一半。”杨戏有些惋惜,“若非殿下青春正茂,吾定然把殿下写到里面,就排在诸葛丞相之后。”

“不必不必,文然兄还是不要写我。”刘瑶连连摆手。

杨戏这首《季汉辅臣赞》要到明年才能憋出来,而且还都是写给已故文臣武将们的赞歌,自己可不跟着瞎掺和。

四人商定妥当,便按照刘瑶的策略定下具体实施方案。

杨戏亲自执笔,马忠从朝廷和军方,孟获从蛮族以及大姓角度出发,探讨刘瑶准备建设各个作坊的可行性。

从选址位置,到交通运输,再到货品定价,四个高层运筹帷幄,将南中未来规划得近乎完美。

而这块被刘瑶做大做强的蛋糕,他也不可能一人独吞,该选择合作伙伴的时候绝不吝啬。

比如,按照之前与孟获的约定,南中七郡的茶叶售卖就完全交给孟家。

从永昌郡老茶树上采来的茶叶,经过发酵再压缩制成茶饼,将被孟家族人用滇马不断运送到其他郡县,甚至是成都。

而除了朱提郡外,盛产甘蔗的几个郡都将紧锣密鼓般开设制糖工坊。

工匠全由李丰亲自培训,具体的经营则由建宁大姓爨家负责。

至于酿酒、造纸和印刷等,各郡大姓皆有参与。

刘瑶用南中大姓们的资金和人力,去赚巴蜀大姓的钱。

然后用成都柳、张等五姓们参与经营的茶、铁器、手工品,又让南中大姓们争相为之付款。

不管资本如何流动,大量的利润最终还是进了刘瑶的腰包。

刘瑶又从南中其他六郡的豪强大姓以及蛮族部落中征集了汉、蛮军卒各一千人。

这与原来的南征军共同组成三千部曲,成为刘瑶的专属军队。

这些人统统交给冯延展开特训。

作为虎步军这个诸葛亮麾下最强步兵的将领,冯延尽知丞相当年练兵之法。

三千人完全按照虎步军的方式训练,一个月后初现效果。

那些游手好闲的蛮族青年,豪强家的老实佃户,已然能迈着整齐统一的步伐,在沙场上演练各类攻防阵型。

而这一个月,刘瑶也没闲着。

他不断改进、完善葡萄酒、蔗糖和纸张等制作工艺,并培养出大量的当地工匠。

这一日,刘瑶喊来建宁周边蛮族部落的一名耆老,打算关心下蛮族孩童们的学业。

“殿下,这帮小兔崽子真是不好管。那《对相四言》到了他们手里,简直成了玩物一般。”耆老拿出一本被画得乱七八糟的书籍,连声哀叹。

显然,刘瑶帮助蛮族孩童识汉字的计划,遇到了天性的阻碍。

贪玩,就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这群蛮部里长大的孩童。

从未学过汉字的他们,根本对那些横平竖直的文字毫不感兴趣。

他们更喜欢的,是旁边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