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九章 新的起点(1 / 2)人世间首页

知识是光芒,无知是黑暗。

美国谚语

看到自己家着火了,牛万山一时又急又气,责怪巩腊梅当了个小队长顾不上自己家,要求她辞掉小队长的职务,让给跃跃欲试的何跃进。

巩腊梅的心中赌了一口气,不愿意服从丈夫的指挥:“瑙就是要干个名堂出来,让你牛万山和何跃进好好地看一看。新社会妇女能顶半边天。鸡毛也能飞上天。”

牛万山气恼地说道:“”

巩腊梅不服气地说道:“在你的眼睛里,女人只能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只能在家里做饭、带孩子!解放都已经12年了,你咋还是旧社会的老脑筋、老思想和老观念呢?”

牛万山见巩腊梅寸步不让,不由得气从心生,扬起手在巩腊梅的脸上打了一个巴掌。

巩腊梅的脸蛋上立刻红肿起来,还出现了手掌的红印子。鼻子里也流出来鲜红的血水。

牛木兰被父母的吵架声吵醒了。她一跃而起,跳下土炕,用双手紧紧地抱住牛万山的双腿,大声地喊道:“不许你打我阿妈!”

巩腊梅气得浑身发抖,眼睛里饱含着委屈的眼泪。她擦掉脸上的血水,转身出了家门。

她向大队部的方向走去。她打算去找生产大队的领导,要么辞掉小队长的职务,要么和牛万山一刀两断。

生产大队的干部林桂珍接待了巩腊梅。

林桂珍给巩腊梅倒了一杯开水,认真地倾听她的的哭诉,思忖了一会,说道:“旧社会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不要说我们这里乡村的男人了,就是临夏城里的男人也没有彻底清除干净。我们正打算培养你加入党组织呢。这个时候辞职或者离婚,对你的名声都不好,不利于你的进步成长。这样吧,你回去叫牛万山到大队部来一趟。我来教训教训他。”

巩腊梅认为林桂珍是老红军战士,是大队部的革命干部,不仅思想觉悟高,眼光看得远,而且说话办事绝对没有问题。

于是,巩腊梅只好带着满腹的委屈和伤心回到了尕阴屲。

她通知牛万山到大队部去。然后,饭也没有顾上吃,扛着锄头就下地干活了。

上午劳动间隙小休息的时候,牛万山才来到了地里。他的表情尴尬,把一条粉红色的新头巾递给了巩腊梅,然后说道:“这是红军大姐让我带给你的。”

马阿菲、买艳等女社员们看到漂亮的粉红色头巾,感到十分的羡慕,纷纷跑过来欣赏,并且抢着戴在头上,连声夸奖牛万山疼媳妇,会买东西。

巩腊梅被大家的说笑逗得笑了起来,埋怨道:“他会买什么呀!瑙最喜欢雪青色的。”

从此,牛万山对巩腊梅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变,有时候趁着别人看不到的时候帮助她做一些家务活。看来林桂珍的教训对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巩腊梅则把那条粉红色的头巾送给了喜欢粉红色的女儿牛木兰。

转眼到了10月份。地里的玉米收完了。洋芋也挖完了。户外的农活基本上都干完了。社员们开始窝在自己的家里。女人们忙着做鞋子、腌咸菜,抓紧时间干些家务活,准备过冬了。男人们则聚在一起闲聊。习惯好一些的晒晒太阳、谝谝闲传。习惯不好的躲在屋子里赌博。

牛万山从前的冬天都是搞赌博度过的。现在媳妇是小队里的干部,如果自己再去闲逛和赌博,对媳妇和自己的社会影响一定很不好。于是,他打算到临夏城里找些零活干,一是打发冬天的时间,二是也可以挣些零钱补贴家用。

于是,他来到了临夏城里。

一天,牛万山在长途汽车站附近转悠,忽然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定睛一看,原来是牛家在东乡县的世交马海德的大儿子马玉民。

他叫住背着行李行色匆匆的马玉民问道:“阿哥,你这是要到哪里去?”

马玉民见是尕阴屲的牛万山,高兴地说道:“是撒尼啊?我准备下新疆去呢。”

牛万山好奇地问道:“新疆远在十万八千里的天边。你跑到新疆干什么去?”

马玉民笑着回答道:“我的阿伯解放前当兵,跟着骑5军进了新疆。1949年9月25号,骑5军宣布起义。阿伯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后来转业到兵团上工作。阿伯现在当上了兵团的团长呢。前些日子,阿伯给我们写信来了,说是兵团现在急需人力,吃穿都不用发愁,每个月还给发工资呢!让我赶紧下新疆去。”

牛万山听说天下有这样的好事,禁不住动心了,便问马玉民道:“我能不能跟着你一起下新疆、到兵团去?”

马玉民干脆地回答道:“当然能啊。我阿伯是团长,是干部,一切都由他说了算。走,赶紧买上车票,我们一搭里往新疆下。”

牛万山面露难色地说道:“我得给家里说一声吧。”

马玉民说道:“写一封信告诉他们就可以了。你回去一趟再回来,就要耽误一天的功夫。时间不等人哪。”

牛万山点了点头,说道:“好吧。”

牛万山和马玉民坐上了临夏开往省城兰州的长途汽车。经过一天的颠簸奔波,他们在傍晚的时分达到了兰州,住进了小西湖汽车站附近一个东乡县唐汪集人开的一家小旅馆里。

第二天一大早,他们跑到皋兰山下的兰州火车站,买上了当天晚上开往新疆的火车票。

从火车站的售票厅出来,他们决定去看望马玉民的弟弟马玉良。

1956年,马玉良从西北师范大学毕业,留在了兰州市,在省委宣传部当了一名干部。他创作的诗和画水平都很高,经常在甘肃日报和一些文学杂志上发表赞美新社会、赞美家乡的诗歌,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在全省乃至全国小有名气的东乡族诗人。

马玉良热情地接待了马玉民和牛万山,并请他们到自己的家里做客。

马玉民把从东乡带来的干菜和新收获的洋芋送给了弟弟。他看着一面墙书柜上密密麻麻的书籍,关心地对弟弟说道:“你少看点书,小心眼睛麻掉了。”

马玉良笑着说道:“我们东乡人自古以来不重视文化教育,文盲率高达99,是甘肃全省文盲率最高的县。现在是新社会了,干革命工作没有文化知识可是不行的啊。”

牛万山说道:“你阿达是大阿洪,手里头攒了些积蓄,才供了你一个万里挑一的人才上大学。普通老百姓连肚子都吃不饱,哪里有钱供尕娃们上学呢?我的海彻都10岁了,到现在还没有踏进学校大门一步呢。”

马玉良急忙说道:“阿哥,这可万万不行啊。你们到新疆落脚以后,马上把新姐和尕娃们都搬迁过去。新疆是新开发的地区,教育条件比我们甘肃的好。我算是看明白了,人哪缺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少文化知识。”

牛万山问道:“你是国家的干部,知道的事情一定比我们的多。你给我们说一说新疆兵团苛苛苏垦区是怎么一回事情。”

马玉良思考了一会,然后说道:“其实,我也没有去过新疆的兵团。但是,我在宣传部看过他们的资料了。

马玉良站起身来,走到贴在墙上的中国地图前面,用手指着地图最左上角的地方,说道:“你们要去的地方在这里。中国在地图上的形状像一只大公鸡。你看,东北这里是鸡头。兰州是鸡的心脏。你们去的地方是鸡尾巴最翘的也是最漂亮的地方。我给你们查一下农10师的情况。”

马玉良从书架上拿出一本厚厚的书,翻开看了几页,然后给他们念道:

“1949年9月25日,驻新疆的国民党军队宣布和平起义。

同年12月,原国民党驻新疆军队骑兵整编1师骑7旅所辖的13团、14团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22兵团骑7师19团。